9月22日,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伊顿纪德《優教育》联合主办的“无界学习,走向创造:‘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主题研讨会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举行。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指导组成员、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课程创生研究会研究院学术总监任燕,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校长廖伟携手300余位校长、教育人从升维、变革、致用,聚焦大观念教学变革,推进创新性课程改革。成渝双城同场论道,共探“大观念”教学落地课堂的方法与策略,让教学过程走向知识创造。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璀、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杨旭红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
创造一种适合自己的课程改革范式
让一切学科知识都变成学生探究和使用的对象,让一切知识技能都成为发展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探究与创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教育是超越性的存在,是直面“人”的事业,老师要阅读学生和理解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应走向何处?
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指导组成员张华教授提到,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教育植根于人性,发展人的“原创力”;让教育培养人的自由意志、责任心和道德能力;让教育培养人的崇高审美能力和深刻情感。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创造着长大,包含四大主题:大观念课程、大任务教学、大情境学习、大单元设计,其后是四大原理:理解性原理、表现性原理、真实性原理、整体性原理。
一是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一体化,“概念性理解”贯穿始终;二是课程、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表现性任务”贯穿始终;三是超越具体情境、可普遍迁移的核心素养恰恰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发展;四是“概念性理解”具有过程性、程度性和整体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有转化为适宜学生持续探究的“单元整体”,方能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博物馆式小学数学教师熊雪、小学语文教师张纯静以鲜活的教学课例解析大观念教学设计的关键元素。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主导的像数学家一样解决问题的探究式活动?熊雪搭建了以下学习支架:以任务驱动激发兴趣;把“参与规则”作为课堂策略;探究时空,达到学生的协作交流;自主记录,随时收集学生的评估证据;提供思维工具,让学生达成学科思维。张纯静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下的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生成大任务“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我”,以三个表现性任务重构孩子对自己的理解,利用CSQ表格、笔谈等建构可视化工具,看到孩子的思维。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以“教与学”的改进作为愿景,以实施概念驱动的探究性学习为核心,依托“教研、科研、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框架”,整校推进“大观念·大单元”教学。廖伟校长谈到在真实生活情境、概念性理解后的迁移中,学生发现、思考、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持续锻炼。教师逐步形成学科大组长轮值制、大观念教学突击队制度、大观念教学专家支持系统三项机制,幸福感也随之增强。“大观念课程具有五大优势,一是它满足课标的核心要求;二是覆盖了单学科、跨学科、超学科、多学科;三是它以一个体系涵盖所有学科;四是它是一个K15一贯制的课程体系;五是它是成熟的,试错成本低的一套课程。”课程创生研究会研究院学术总监任燕认为大观念课程核心解决的是如何让一个孩子有内驱力地、主动性地想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水乳交融。面对概念缺席、主题领域缺席、评价标准缺席、教法学法缺席的挑战,任燕老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到老师可供选择的概念层次、基于不同维度和角度的主题统整,帮助老师们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评估体系,以及与之相适的教学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理念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走向“大观念教学”。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璀指出本次研讨会是推动龙泉驿区和重庆市南岸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杨旭红希望两区能把大观念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创新作为新的增长点。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张周校长以学生素养发展为导向,以“大观念”驱动课程转型,构建了强基型、拓展型、探究型和领导力“三型一力”的“大观念”课程体系,并探索出五大实践模式:学科整合,学科内的大观念教学;横向跨越,跨学科的大观念教学;纵向贯通,一体化的大观念教学;学科横跨与学段纵深,综合性的大观念教学;无界学习,协同式的大观念教学。“三型一力”课程融合主张时时有课程、处处是课程、人人建课程、生生选课程。“重碎片知识、轻综合能力的课堂无法落地大观念的培养。”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刘雪梅校长建构“以惑为轴深度学习引导实践”,撬动学校的课堂变革。以惑为轴深度学习主要聚焦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学习内容的统整取向从分解割裂到融汇整合;教学方式价值取向从罗列知识的浅层学习转为培养大观念的深度学习;学习方式的实践取向从单向传递到建构分享。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机制保障。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组建了研究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包括发展中心、教学中心,重点思考集团如何做、工具如何设计。实践共同体分为学科纵向核心团队与各校区学科教研组。学科纵向核心团队关注学科如何做、优秀的教师如何做。各校区学科教研组聚焦校区如何做、校区大多数教师如何做。张华教授对四个学校的“大观念”教学实践进行了逐一点评,充分肯定了各学校改革的行动和主要的进步,对其中的不足也提出了建议。他建议学校把高质量发展界定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深度学习的“惑”应从知识困惑转向“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的应用困惑”,教学中要突出“概念性理解”、“概念性主题”、真实任务、小组合作、具身学习,要把“知识学习”变成“学科实践”,开发可视化工具,让学变成“表现性任务”,“没有开放性的问题就是假探究”等,让发言人和与会者受益匪浅。“大观念”视域下,学校高质课程与育人转型的实践路径如何设计?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七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卢昭,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书记、校长陈霞,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吴天书,成都航天中学副校长石小强对话课程创生研究会研究院学术总监任燕、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校长廖伟,从真实问题出发探索解决方案,“建立区域的专家支持系统”,“构建一个课程体系”,“爱护尊重老师,激发他/她的内驱力”……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汇中,形成行动共识。只有当学生理解了学科大观念,形成了“专家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他们才能成为信息时代“负责任的创造者”。本次主题研讨会旨在集结一线教育人的智慧,以少而重要的大观念为核心重构课程内容,走向以发展学生概念性理解为核心的整体性的深度教学与学习,让教师创造着工作,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回归教育本原,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 2023年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从生活中育人,劳动锻造成长 | 长江经济带公园城市首届劳动教育发展研讨会精彩回顾
▲直面“新课程与育人方式变革”,在办学实践创新与教育思想建构之间深度对话|上海市教育学会“星校长”论坛